藥企資金周轉困局:應收賬款融資只是“杯水車薪”
- 2019-03-15 10:35:00
- 都靈彩虹 轉貼
- 4376
“藥品零差價”“兩票制”等醫改政策不斷推進,在促進醫藥流通企業市場集中度提升的同時,讓醫藥制造企業應收賬款占用問題逐漸突顯。
“醫保、醫院和藥品生產經銷企業之間其實是‘三角債’的關系,醫保不能及時給醫院錢,醫院無法及時給藥品經銷企業貨款,藥品經銷企業也就無法給藥品生產企業貨款。”一名醫藥行業從業者告訴健康界,“兩票制下,藥品生產企業需自己討要貨款,甚至是墊付貨款,回款周期會拉長”。
健康界在梳理2017年A股上市制藥企業應收賬款時發現,“醫院從藥品交貨驗收合格到付款的時間不得超過30天”的政策落地遇阻,在醫藥商業賒銷的銷售模式中,醫院給企業的回款周期通常是3個月,有的甚至長達半年乃至一年。
回款壓力大,多家藥企受影響
“醫院回款周期長的問題其實一直存在,只不過‘兩票制’政策出來后醫院財務核銷等壓力增大,再加上醫保控費,醫保資金到位不及時等,所以導致問題日益突出。”普華永道中國醫療健康行業管理咨詢合伙人邢立萍告訴健康界。
從應收賬款的角度來看,2017年“藥品零加成”政策在公立醫療機構全面推行,醫院的收入來源大幅減少,作為產業鏈中較弱勢的一方,藥品供應商不得不承擔應收賬款賬期進一步拉長的結果;從應付賬款的角度來看,福建等省份出臺政策,生產企業在同一地區的所有品種只能由一家配送企業配送,因此上游競爭更為激烈,優勢品種的生產廠商議價能力增強,應付賬款賬期不斷被壓縮。應收端賬期的增長和應付端賬期的縮短大大增加了流通企業的墊資壓力,藥企就此陷入資金周轉困境。
事實上,為應對“兩票制”,很多上市制藥公司在主動調整銷售模式或營銷策略,同時又大幅增加銷售費用。
以隴神戎發為例,2017年持續加大營銷網絡建設,積極進行市場推廣,銷售費用同比增長超過八成,但效果并不明顯:中成藥銷售量基本與上年持平,收入不升反降,費用大幅增長直接導致利潤下降;與此同時,研發費用從2015年的1019萬元持續下降至2017年的614萬元,公司收入占比僅為2%左右,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2015年末、2016年末和2017年末,隴神戎發應收賬款余額分別為9073.71萬元、13589.35萬元和15778.64萬元,占同期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31.62%、44.34%和60.27%,公司應收賬款占流動資產的比例逐年上升。
在衛信康的信息披露中,兩票制政策實施前,公司銷售主要采取先款后貨的結算方式,應收賬款較小;兩票制政策實施后,合作方根據公司的訂單按指定的價格、數量將生產的合作產品銷售并發貨至指定的藥品配送企業,因藥品配送企業應收賬款賬期一般3個月,合作方向公司付款周期相應延長,報告期內公司應收賬款增加,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有所降低。
西藏藥業也在年報中表示,公司應收賬款期末較期初增加2.74億元,增長445.92%,主要原因之一是“本期基于兩票制的推進,公司產品的回款結算方式發生變化,配送商的結算由現款現貨變為賬期結算,導致應收賬款增加。”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天士力合并應收賬款賬面余額69.10億元,壞賬準備1.62億元,賬面價值67.48億元,占2017年度合并營業收入的41.93%,占2017年末資產總額的31.34%。據悉,天士力的客戶主要是國內大型醫藥經銷公司或醫院、連鎖藥房等終端客戶,應收賬款主要是公司醫藥商業拓展醫院終端銷售業務,銷售貨款的回款期加長所致。
“不僅是藥企,醫療設備企業應收賬款周期也非常長,有的是驗收之后付尾款,有的是一年之后付尾款,尾款一般還要留百分之十。近兩年政府‘集中招標采購'‘價格透明'等對代理商影響很大,比如去年賣一臺大型超聲設備就遠不如前兩年利潤高。醫院拖欠設備代理商應收賬款問題還是挺嚴重的。”《中國醫學裝備》雜志社社長助理、筑醫臺裝備CEO陸璐向健康界表示,醫療設備企業也一直深陷應收賬款周期長困局。
醫藥企業“自救”:應收賬款融資
隨著醫改不斷深入,醫藥商業市場競爭愈發激烈,賒銷作為醫藥企業采取的主要經營方式,大量應收賬款直接影響企業資金周轉,企業不得不向銀行借款,導致財務費用增加,降低企業利潤率。
事實上,政府在一直鼓勵“應收賬款融資”金融創新。這一點對于醫藥企業探索運用多元化金融工具,改善資金流動性大有裨益。
2016年2月16日,央行、發改委、工信部等八部委聯合印發《關于金融支持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若干意見》,明確未來將“大力發展應收賬款融資”;2016年10月10日,國務院發布《關于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意見》,提出有序開展企業資產證券化,按照“真實出售、破產隔離”原則,積極開展以企業應收賬款、租賃債權等財產權利和基礎設施、商業物業等不動產財產或財產權益為基礎資產的資產證券化業務。
2018年5月9日,國家發改委官網發布《關于做好2018年降成本重點工作的通知》(發改運行[2018]634號),提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降成本工作,針對持續降低稅費負擔,合理降低融資成本的目標,進一步明確“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原則下,引導金融機構積極開發符合企業需求特點的流動資金貸款產品,鼓勵有條件的依法合規開展‘應收賬款融資'及‘年審制'等合理金融創新。”
業內人士指出,應收賬款金融化、證券化在醫藥流通領域的創新落地,有利于規范透明債權債務關系,同時還可將存在于醫藥制造到流通鏈條之內的風險,轉移到醫藥行業之外,從而緩解醫藥行業內部潛在經營壓力,降低醫療行業整體運行成本。
隨著醫藥商業應收賬款體量的日趨擴大,加上上市公司再融資政策的收緊,為應對醫藥商業資本寒冬,越來越多的醫藥商業企業開始借助應收賬款融資謀求資本渠道多元化,以期更高效利用資金,盡可能減少資金占用,加強應收賬款管理,優化應收賬款管理體系。
從2017年部分藥企來看,國藥、華潤、上藥等都在進行應收賬款融資。
2017年4月,國藥一致發布公告,宣布與國藥控股(中國)融資租賃有限公司開展應收賬款保理業務,國藥一致在應收賬款管理方面,計劃在2017年增加使用應收賬款保理融資品種。
2017年5月,“華潤醫藥商業集團應收賬款一期資產支持專項計劃”正式設立,該項目以華潤醫藥商業集團有限公司作為原始權益人,基于對三級醫院應收賬款債權而設立,專項計劃初始資產池涉及原始權益人對81個買受人的84225筆應收賬款,發行規模為20.97億元,期限1.5年,實現集團層面應收賬款出表。
2017年6月,上海醫藥與上實融資租賃有限公司、上海申通地鐵股份有限公司、上實商業保理有限公司簽訂《增資協議》,決定共同增資入股保理公司。
2017年8月,瑞康醫藥發布公告,擬發行首期資產支持證券,其擬將公司及特定下屬子公司持有的不超過15億元的應收賬款作為基礎資產,由興證資管通過設立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受讓該等基礎資產,發行首期資產支持證券。
“‘應收賬款融資'本質上屬于供應鏈金融,這個是一直有的,外界愿意參與進來把賬款問題解決了,與此同時,醫院也要從管理、運營、以及技術上提高效率,醫保從支付端進行支付制度改革。”在邢立萍看來,三方協同主要的牽頭方在于醫保,"醫保資金不能及時給到醫院,醫院就沒有錢給藥企,醫保是主要‘推手’,支付制度改革很重要。”
正如邢立萍所說,應收賬款問題是系統性工程,醫院、藥企和醫保之間如何打好“組合拳”,減輕藥企應收賬款壓力、改變公立醫院“老賴”現狀、落實醫保控費政策,確實值得深思。
來源:健康界 作者:喬丹